《“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更好彰显中医药发展成就,体现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规划对中医药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兼顾全面性、代表性与可获得性原则,重点围绕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的建设任务,设置了15项主要发展指标,体现出了“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发展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预期目标。具体体现在:
第一,坚持把“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作为规划的核心任务,这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围绕本项任务规划设置了10个指标。
一是以增强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为目标,强调加强中医医疗资源的规模,提升发展水平,设置了“中医医疗机构数”,“中医医院数”,“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4个核心指标,体现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规模和人均资源拥有量。二是以“补短板”为目标,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设置了“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覆盖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的比例(%)”,“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3个指标,反映中医药均衡发展程度,进一步强调县办中医医院作为基层中医医疗卫生机构的龙头地位,为实现中医药服务在基层的全覆盖奠定基础。三是以“强弱项”为目标,重视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临床科室等资源配置水平,设置了“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二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3个指标,反映了其他医疗机构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中西医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第二,坚持把“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作为规划的重要任务,以“扬优势”为目标,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围绕本项任务规划设置了4个指标。
一是提出中医医院必须“姓中”的基本建设要求,加强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师资源配置,设置“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比例(%)”的指标。二是体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原则,加强中医医院老年健康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设置“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的比例(%)”2个指标,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发展要求。三是按照“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升中医类医院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水平,通过设置“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设置发热门诊的比例(%)”这一规划中有效一个约束性指标,反映出新冠疫情后国家对中医药防疫寄予的厚望,显现了中医药在未来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第三,坚持把“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医药不仅能有力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更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规划以中国公民对中医药的“知信行”情况为内容,设置“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指标,能够体现出中医药与群众生产生活的融入程度,反映中医药文化弘扬的效果和发展的社会氛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主任李宗友
转载仅为行业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