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2年,医药界突然对基本药物目录兴趣大增。
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要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明确药物遴选范围。因此业内认为,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将在2022年正式调整。
基本药物目录自从2009年设立以来,仅在2012年、2018年做过两次调整。因为所列药物一般都是常用药、普药,且价格控制比较严格,所以一直以来,医药企业尤其是创新药企对这个目录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
今年局面可能有所不同。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提交了《应保障基本药物本土生产供应、提高患者可及性》的提案。他建议,发挥药物经济学作用,对价格过低的基本药物适当提价,为生产企业留出合理利润,以免让质优价廉、不可替代的“救命药”消失在基层。
另一方面,基药“在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的要求,也令一些创新药企羡慕。一旦进入基药目录,广大基层市场的准入问题一下就解决了。这是应对当前创新药“进院难”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但基药毕竟是“保基本”的,创新药如果想进入基药目录,必须要在价格上有较大让步。这又会产生新一轮的博弈。
基药曾出现断供
价格太低是主因
乳腺癌用药“赫赛汀”和血液肿瘤基础的化疗药物“赛德萨”,两款临床常用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之后,分别在2018年、2019年都出现了临床断供现象。
罗氏与辉瑞两家生产企业在短时间内恢复了供应。这件事可以看出:基层市场对创新药有着庞大的需求。
基药目录素有“穷人的救命清单”之称,其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生命安全。2009年设立以来,基本药物目录的原则一直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保障供应”。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初只有307种,经过2012年、2018年调整之后,目前品种数量达685种。
基药目录出台之初,中国的医疗环境还不像今天这样良好。“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医改总体目标刚刚确立。但经过10多年的大力推动,中国整体医疗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层也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了。
2018年基药目录修订后,12种临床急需的肿瘤新药被纳入,当年6月获批上市的丙肝新药“丙通沙”,也就是俗称的“吉三代”,也被调整至基药目录之中。
有消息称,2022年新版医保目录调整品种数量应扩容至千种。
这对药企十分具有吸引力。如今很多药企都转型布局县域市场,倘若能进入基药目录,基层市场唾手可得。
而且不仅是县域市场,就连大三甲,基本药物目录也能覆盖到。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基药的配备使用比例: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简称“986”)。
“986”政策不仅丰富广大基层患者的用药选择,也大大拉低了相关产品的基层医院的入院门槛,扩大药企产品的覆盖面。健识局获悉,国内药企、跨国药企和创新药企都对基药目录“跃跃欲试”。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人员表示,由于基药目录与支付并不挂钩,因此进目录与产品销量并没有直接联系,具体政策如何调整还需观望。
政府强推医院使用
专家建议多用本土药
基本药物目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药品的“进院”问题,但价格上,不少企业还是有顾虑。
国内知名药企的内部人士明确表示:公司虽然已开始大力拓展基层市场,但并不考虑进入基药目录。“基药和基层市场是两码事。”
就其原因,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与其他渠道同类产品的价格出入较大,广大患者并不买账。医改研究专家徐毓才曾公开表示:基药价格过低,不够配送成本,可能出现断货;要保证配送到位,其价格相对会高。
在产业界的宏观层面,近5年各地出现的基药断供或短缺事件多达上百起。2017年5月,广东共有1004个品种出现临床断供,其中711个是基本药物、急抢救和临床必用药等,规模罕见,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如何能保证物美价廉的常用药,在临床上持续使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主任吴浩教授指出,基药遴选应先考虑本土生产的药品。
全国政协委员姚树坤在今年的提案中指出:“赫赛汀”断供系其生产商罗氏制药国外产能不足导致,阿糖胞苷短缺则因辉瑞制药国外生产线停产所致,二者均未在中国本土开设生产工厂。
姚树坤还建议,针对品种,至少纳入一种同一作用机制的可替代药品,而同一个通用名的非品种,至少纳入2家以上不同生产企业纳入。同时,基本药物也要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全流程追踪,对断供厂商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保障百姓用药安全。
不过,能否保障更多药企的产品进入基药目录,归根到底还要给药企提供合理的利润。
尽管国家卫健委进一步细化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采购金额的比例,希望能逐年提高医疗机构的使用效率,不过,由于各地经济差异,目前基药的使用各地还存在差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新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00万个,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基层医疗机构。2022年的基药目录调整,将影响大批县级市场的格局。
来源:健识局
转载仅为行业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