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加上今年多暴雨,雨天趟水过后,不仅溅湿了鞋子,还易带来引发脚气的真菌入侵。
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度解读这一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真菌类疾病—脚气。
脚气是什么?
脚气是足癣的俗称,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脚气的患病率平均为15%,也可高达30%-70%。患者常表现为瘙痒、脱皮、水疱等,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尤为多见,而且脚气易反复发作,约84%的患者平均每年发作2次以上。
“脚臭”不等于“脚气”
通常人们把“脚气”与“脚臭”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脚臭”就是脚上散发出的异味。脚臭可能是由脚气引起的,但脚气未必都脚臭,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
别拿脚气不当回事
在大多数人眼中,脚气无非就是脚痒、起水泡、脱皮,对健康没什么影响,更不会危及生命。
因此,有的人痒的时候就随便到药店买点药膏涂涂,有的人干脆任其存在,甘心与真菌“和平共处”。其实,脚气这个病虽小,但是影响较大,应引起重视!
1、影响生活质量
• 脚气可以产生瘙痒,且程度比较严重,有些患者会因瘙痒而无法入睡;
• 脚气感染时会有疼痛,疼痛影响到患者走路;
• 影响日常活动、工作和社交活动(如:游泳、访客、足浴、旅游、不能穿喜欢的鞋袜、限制职业选择、影响交友、谈恋爱等);
• 影响情绪和心理(如:心情烦躁,担心外观,不愿意别人看到患处,不喜欢社交和与人交往等)
2、容易传染
脚气可传染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手、躯干、屁股等。有资料显示80%脚气患者由于习惯用手搔抓患足 , 平均6年后95%患有手癣。
脚气还容易传染给家人。据统计,29.7%的患者家人会被传染该疾病。
3、容易反复发作
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脚气毫不夸张,很多人脚气“年年治,却岁岁发”。据统计,约84%的患者平均每年发作2次以上。
4、更为严重的问题
搔抓会导致局部细菌感染,可发展成淋巴管炎、蜂窝织炎及丹毒,可谓后患无穷。
脚气也需分类型
脚气有3种类型,看看你的症状与下面哪个描述的为相近,判断你的脚气属于哪一种类型?
1、水疱型脚气
可见小水泡成群或散在分布,泡内有澄清液体,干燥吸收后出现脱皮,常有瘙痒,时而瘙痒严重。
2、趾间糜烂型脚气
好发于第3~4和4~5趾间,夏季多发,表现为趾间糜烂,潮湿,被浸得发白,待干了脱屑后为红色的糜烂面,奇痒。
3、鳞屑角化型脚气
好发于掌跖,皮肤粗糙、增厚、脱皮、干燥,自觉症状轻微,每到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疼痛。
如何选择药物?
脚气的治疗目标以清除病原菌,快速缓解症状,防止复发为主。
对付水疱脚气应选择先用喷剂,再用乳膏剂;对付“烂脚趾型”脚气应先用散剂,再用乳膏剂;对付“脱皮型”脚气应先用泡脚散剂,再用乳膏剂。
对于专业治疗糜烂型脚气的散剂推荐使用皂白散,出处《外科正宗》的一个叫二矾散,二矾就是皂矾跟白矾,白矾有收敛汗液的作用,白矾是对真菌高度敏感的一种药品。白矾可以吸收脚下寒气,去除湿邪,这样真菌就没有生产条件了,因为真菌存在在潮湿,湿热的环境下繁殖的非常快。皂矾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