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双虚的人有哪些症状
1、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会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2、天生气血不足。这类人皮肤颜色较淡,基本看不到血丝,而且伴随血压低症状,冬天更为明显,由于血液量少,供应不到四肢,会四肢冰冷,甚至冻坏。这类人是血液总量少,治疗措施是调养气血,增加身体气血总量。
3、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治宜补气养血,益智健脑。
二、人为什么容易气血虚
1、情绪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人体气血消耗大的首先是情绪。我们起心动念,谋虑也好,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消耗气血。现代人的问题是大脑用过度了。生活中的垃圾需要集中焚烧,人体的上火多数也是营养垃圾的焚烧。
2、快节奏生活
另一个消耗我们气血的原因就是快节奏的生活。现在什么都快,人们说话语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快,电影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就要剧烈的消耗能量。
3、刺激
追求刺激也是消耗气血的。什么叫刺激?就是瞬间点燃能量,让自己兴奋起来。比方说,喜欢吃麻辣、打麻将、打游戏、炒股票,饮料喝冰的,这些做法都是日常寻求刺激的行为,极大的透支人体库存的元气。
4、熬夜
熬夜是消耗气血的主因。晚上主阴,白天主阳。血就是阴,晚上是养血的时候。晚上很疲倦的时候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
三、中医如何调理气血虚
1、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2、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款中成药进行慢性病治疗,如参芪升阳补血胶囊,主要成分人参、炙黄芪、鹿茸、茯苓、白术(炒)、陈皮、黄精、五味子、当归、麦冬、炙甘草。对益气升阳、滋阴养血。用于气血两虚型低血压症,对头晕、头昏、倦怠乏力等症状有改善作用。